【国防教育】国防知识普

发布日期:2023-08-03 15:37 编辑:人防办站点管理员 来源:宿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阅读: 字号:

图片

【国防科技】

国防科学技术(简称:国防科技),是国家直接应用于国防目的的科学、技术、工程等的总称,是国家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。基本任务是组织实施各种武器、军用装备的研制和发展,用现代化武器和技术装备各个国防部门,重点是装备常备军。世界各国都将科学技术的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,因此国防科学技术具有技术密集和更新迅速的特点。国防需求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,决定着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。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,则为国防科学技术提供物质前提,而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,又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。


地位作用

国防科学技术是构成军事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,是衡量国防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标志。它为国防经济特别是国防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,以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式武器装备,改造和完善国防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,促进国防经济发展;并对军事思想、战略战术和军队建设产生重大影响。恩格斯曾指出:“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,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,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。”(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第20卷,第187页)国防科学技术的进步,不断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,进而导致战争样式的变化;反过来,新的战争样式又向武器装备提出新的要求,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防科学技术向前发展。这就构成了国防科学技术、武器装备、战争样式三者之间互相促进的循环关系。

发展历史

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。中国古代有过辉煌的成就。1975年,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现的铜戈、铜,是迄今出土最早的金属兵器,距今有3500年以上;商代铜冶炼技术已经相当发达,青铜兵器已大量使用;春秋时期出现了冶铁技术和铁兵器;秦朝以后铁制武器逐步代替了青铜兵器的主导地位。兵器制造技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至迟公元808年以前,中国发明了火药,并于公元10世纪初开始将火药用于军事。宋代开始使用“霹雳炮”,元代出现金属管形火器,为近代枪炮的雏形。(见兵器工业)

我国概况

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,国家有计划地发展国防科学技术,建立国防科研机构和设施,组织科技力量攻关,采取一系列措施,使国防科学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;不但改进和发展了常规武器装备,而且自行研制了导弹、核武器等一系列尖端武器装备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导弹核武器分别于1964年和1966年试验成功;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;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,并于1975年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;19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;1982年由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。1990年为国际组织成功地发射了通信卫星,航天技术进入了商用阶段。上述成就 ,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 。80年代后 ,随着经济、科技体制的改革,进一步贯彻“军民结合、平战结合”的方针,国防科学技术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主要表现是:科研机构日益健全,科技队伍日益壮大,科技投入日益增长,在核、航空、电子、兵器、舰船、航天以及与之配套的化工、特种冶金、非金属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,为军队提供了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。(见航天工业、核工业)

发展趋势

①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,国防科学技术进步速度将更快。电子技术、航天技术、定向能技术、激光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精确制导技术、隐形技术、材料技术、生物工程及军事系统工程的发展,将进一步引起军事技术的重大变革 ;高技术兵器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。

② 军用和民用结合更加密切,有的军用技术甚至一开始研究就着眼于军民结合。如美国的“星球大战”计划和法国提出的“尤里卡”计划,从一开始就是以军事、经济和科学技术综合发展为基点提出来的;这种结合今后还将进一步发展。

在研究和应用领域上,外层空间、深海开发、生物工程、信息系统和电子技术将成为发展的重点;这些技术日益显示出对整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带头作用,也日益成为高、新技术产业的基础。

④发展国际合作将是筹集巨额投资的办法,也将是加强技术交流,充分利用各个国家技术和工业优势的有效途径。


图片


【国防地理】

国防地理是指与国防防务和军事活动有关的地理环境知识。包括为捍卫国家主权、领土完整和安全,以及防备外来侵略与颠覆,在准备和实施战争过程中,对国家、战区、边海防以及周边和世界有关国家及地区的军事地理环境的认识、改造和利用。其主要任务是: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,边海防建设,军事科学研究,反对外来侵略及颠覆的军事行动,进行国防教育,提高国防意识,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依据。


国防地理常识

1、什么是领土?
答:领土,指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,包括一国的陆地、河流、 湖泊、内海、领海以及他们的底床、底土和上空(领空)。
2、什么是陆地?
答:一国的陆地是指国家疆界以内的全部陆地,包括大陆和岛屿,处于国家主权的完全管辖之下。
3、什么是领海?
答:指沿海国主权所及于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。群岛国的领海是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,沿海国主权及于领海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。
4、领海的宽度是如何确定的?
答:领海宽度,可按本国的地理特点、经济发展和安全需要,并照顾到邻国正当利益和国际航行便利,在12海里限度内确定。
5、什么是底土?
答:底土亦称之为地下领土,包括领陆的底土、内水和领海的水床和底土,国家对其资源拥有主权,对在底土上进行的开发和利用事业行使完全的管辖权。
6、什么是领空?
答:领空是一国的陆地、河流、湖泊、内海、领海等的上空,是一国领土的组成部分,完全受国家的主权管辖。
7、什么是国家边界?国家边界有几种?
答:国家边界,是国家领土范围周边的界限,是划分国家之间陆地的界线,也是确定国家领海与公海、国家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线。
8、国家边界有几种?
答:有陆地边界、水域边界(界河、界湖等)、海上边界(领海的外沿)、空中边界等。
9、从地图上看,国家边界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线,事实上它是沿这条线伸展的垂直面,这个面与地表水面相交时,才表现为一条线,这条线可以是有形的、真实的,也可以是想象的、无形的,请问其自然物和人工物的标志各包括哪些?无形的,想象的又怎样划分国界?
答:自然物标志有河流、湖泊、岩石、山脉、沙漠、森林等;人工物有界石、栅栏、墙垣、壕沟、道路、运河、水上浮标等;无形的、想象的有以经纬度分界的国界等。
10、国家的边界是怎样确定的?
答:国家的边界可以是由于习惯形成的,也可以是根据条约划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