拂晓时评 | 以“梨”为媒 奏响乡村振兴产业最强音

发布日期:2025-09-22 08:35 编辑:国动办站点管理员 来源:佛晓报 阅读: 字号:

“宝,吃梨吗?”随着抖音上“宝叔”的一声吆喝,镜头一转,个大多汁,黄澄澄、沉甸甸的砀山酥梨已挂满枝头,等待着四面八方宾朋的采摘品鉴。岁至白露,时已仲秋。一年一度的砀山采梨节,就在这样充满乡野意蕴的收获场景中拉开帷幕。这不仅是农民欢庆丰收的盛会,更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升级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点。
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;产业发展,特色为要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要立足特色资源,坚持科技兴农,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,贯通产加销,融合农文旅,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”砀山的“特色”,便藏在这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里。


作为中国酥梨之乡,砀山酥梨种植历史已逾2500年。酥梨曾是明清时期的贡品,如今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“黄金果”。但在多年前,砀山也曾面临“守着好资源,难拓好销路”的困境——酥梨虽好,却因打不开销路,只能以初级农产品低价外销,遇上丰收年景还可能陷入“果贱伤农”的尴尬。采梨节的出现,为砀山酥梨搭建了“走出果园、走进市场、扩大影响”的平台,让这枚小小的酥梨,成为激活乡村产业的“金钥匙”。


从已经开幕的采梨节活动可以看出,从9月13日至9月26日,活动的内容真可谓是异彩纷呈。诸如砀山非遗民俗文化创意市集、砀山酥梨城市品牌巡礼、砀山梨园青春露营音乐会、“酥梨甄品”——砀山酥梨田园直播间、砀山酥梨评比大赛等一系列活动,集中展销本土非遗美食、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,让游客在品尝、把玩间感受砀山的文化底蕴;拓宽砀山酥梨的市场版图,架构起“采摘体验+民俗展演+品牌推介”的组合形式,让消费者在亲手摘梨、品尝梨宴、观赏非遗的过程中,为产品附加值买单。


一个好的土特产品牌,不仅是产品的“名片”,更是乡村的“金字招牌”。对宿州而言,“砀山酥梨”不只是一种水果,而是串联起乡村产业、文化、旅游的核心纽带。得益于“砀山酥梨”这一金字招牌,其背后的梨膏、梨酒、梨树文旅等产品有了发展的依托,更让产业形态从第一产业向第二、三产业不断延伸。更可贵的是,这张“金字招牌”还赋予了乡村独特的文化标识——提及砀山,人们不仅知道它是位于皖北的一座小城,更熟知这里有梨花、有酥梨,更有非遗好戏和梨园美景。乡村不再是“偏远落后”的代名词,而是成为兼具“田园风光”与“文化魅力”的向往之地。这份吸引力,正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

实际上,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“土特产”。它可能是一颗梨、一粒米,也可能是一门手艺、一处风景。关键在于如何立足特色资源,以节庆为抓手,以产业为支撑,以品牌为引领,让土特产从小产品发展成大产业,从“地方特产”变成“全国名片”。


当前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正处于关键时期,各地都应深挖本地特色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让更多乡村通过产业发展实现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,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宿州大地上徐徐展开。